人脸识别速度小于0.03秒的智能回收箱,是怎么发扬冬奥精神的?
2022年2月4日,全球瞩目的中国北京2022年冬奥会盛大开幕,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开幕式上的垃圾分类元素?在课堂上有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们如何做生活垃圾分类,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,一个家庭可以影响整个社会,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,都需要尽责做好垃圾分类。
绿色冬奥是如何体现的呢?
绿色、科技、可持续、向未来
垃圾分类也是如此,关于垃圾分类的讨论,其实焦点在于个人成本效率和社会成本效率之间的计算。在日常生活中,即使我们很少注意到,但我们产生的垃圾往往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内容,仅凭经验,人们在分类投放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偏差。
比如说没喝完的珍珠奶茶怎么投放?
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工程,需要几十年的习惯培养,决策者们应该采用更先进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和设备,利用更先进的AI识别和监督技术,自动收集垃圾投放和居民行为的数据,完全的智能化就可解决目前所有的难题。
在目前的垃圾分类运营项目中,人工是Z主要的成本。从垃圾分类的宣传员、培训员、督导员都需要参与到整个垃圾分类运营项目里,人员的可持续性投入成本非常高。
粤能采用了“物物相连的互联网”技术,利用信息化实现垃圾桶智能识别、定位、跟踪、监控和数据分析,可以一键跟踪到用户的投放情况。AI智能化督导系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可视化数据统计,将其应用于垃圾分类工作为后期用户垃圾投放提供数据支撑。
01、当有用户人脸经过识别系统时,设备会自动播报语音提示进行投放引导。
02、居民在扔垃圾时,系统会全程记录投放过程,同时抓取投放过程进行短视频采集。
03、用户数据自动上传至后台数据平台,形成3D地图。平台页面标注垃圾箱的数量以及居民使用情况,还可以展现投放率,使数据一目了然。
04、根据人脸识别信息录入数据,查看投放记录,还可以到单位门户做到垃圾投放有迹可循。
05、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根据用户信息跟踪到门户,这样可以针对误投门户进行垃圾分类宣教工作。
在垃圾分类的推动过程中,奖罚是一个重要的推进手段。用户在进行垃圾投放的过程中所得的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奖品,通过奖励措施形成正向引导效应,让民众树立起垃圾分类的光荣理念。
垃圾分类的初衷就是改善环境,节约资源,而且普通垃圾桶的收集点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很容易滋生细菌。然而智能回收箱除了在投放垃圾时投放口是开启外,其余时间投放口都是密封的。杜绝了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,同时系统的身份识别可杜绝拾荒者对垃圾桶翻掏造成的二次污染。
智能回收系统不能独立存在,智能分类设备必须配套分拣中心、打包站和物流运输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再生资源收集体系,这也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,完全的市场化是无法做到。所以必须要通过政府制定罚则来增加其经济性,“互联网+垃圾分类”是科技进步的体现,在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它充当着践行者的角色。
最近浏览:
- 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,智能垃圾箱探索独特模式 2022-10-28
- 垃圾分类绿色银行“格绿班”系统在深圳上线! 2021-08-30
- 智能垃圾分类改变传统垃圾分类难题 2021-06-19
相关新闻
- 垃圾分类:新时尚下的环保行动 2024-11-11
- 智能垃圾分类箱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2024-10-12
- 智能垃圾分类: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创新之路 2024-10-14
- 盐田区 2024 年 11.8 垃圾减量日“换享市集” 主题宣传活动 2024-11-06
- 科技助力垃圾分类:构建绿色未来的智能解决方案 2024-10-22
- 粤能环保:推动企业垃圾分类成功的引擎 2024-09-05
- 智能垃圾分类: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2024-10-29
- 高效实施台风后的垃圾分类策略 2024-09-20
- 绿色行动:11类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 2024-09-06
- 粤能垃圾分类箱,快速解决居民"手机危机" 2024-08-30